大禹嶺之美wonderful

"Formosa!" 美麗之島。這僅僅36,000平方公里的小島,茶區遍佈丘陵至2千多公尺高海拔山區,氣候區間垂直分佈,微型氣候和富饒生態賦予茶樹最好的滋養,營造每一茶區特殊茶質氣韻,展演台灣茶豐美的樣貌。 台灣烏龍茶承襲武夷茶製法,加上台灣獨有之團揉製...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大禹嶺之美wonderful

"Formosa!" 美麗之島。這僅僅36,000平方公里的小島,茶區遍佈丘陵至2千多公尺高海拔山區,氣候區間垂直分佈,微型氣候和富饒生態賦予茶樹最好的滋養,營造每一茶區特殊茶質氣韻,展演台灣茶豐美的樣貌。
台灣烏龍茶承襲武夷茶製法,加上台灣獨有之團揉製程,是製茶工序最為繁複、滋味變化最具奧妙者,尤處台灣茶區的微型風土差異下,一杯絕品烏龍茶端賴每一製茶細節之忖度掌握。傳統製茶「看菁作菁」,香氣滋味隨轉即變,茶香滋味的完美結合,是來自老經驗製茶師的細緻斟酌;或條索、或布球揉捻、至乾燥、揀枝…處處用心,是出自對愛茶人的細膩關照。
誠德傳茶莊嚴選台灣烏龍茶,皆來自在地專產茶區,堅持細作出歸屬產區茶葉特有的甘美茶韻。當每喝一口誠德傳台灣烏龍茶,在裊裊茶香中彷如置身福爾摩沙美境,輕易在每一杯淨透茶湯滋味中,體驗台灣茶山的雲霧飄渺、氣韻清新。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一步一腳印,茶葉製作過程大公開!

1、採茶 

台灣茶區大都以手採茶為主。採茶的方式,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再將茶葉摘斷,部分地區還會採用〈掛刀〉方式採茶,也就是利用膠帶將刀片纏繞在食指上,再利用刀鋒江茶葉切斷,而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對於不同的茶種,其採摘部位也不同,有的多採一葉叫一心二葉,有的採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也有一心三葉。另外,順帶一提的是茶菁採摘的成熟度,也會影響製成的風味與品質。 


2、 發酵
  
剛採下的新鮮茶葉叫做「茶菁」。茶菁裡頭含有多種酵素,如果使茶菁所含的水分減少,並把他曝露在空氣裡,又有些兒熱的作用,那麼酵素就容易和空氣裡的氧起作用,茶菁裡頭的許多化學成分也會隨著改變,這個過程就叫發酵。


3、委凋


在萎凋過程裡,茶菁會產生出陣陣香氣來。隨著製茶種類的不同,萎凋處理的時間,溫度也不同。到了需要的發酵程度時,就要停止萎凋,把茶菁送到殺菁機裡高溫炒熟,叫做殺菁。殺菁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高溫使茶菁裡的酵素失去活性,不再繼續發酵。


4、殺菁

殺菁是為了停止茶菁的萎凋和發酵。可分為炒菁和蒸菁,台灣多使用炒菁。傳統的炒菁是將茶菁放在熱鍋上炒熟,為了使茶葉不至於炒焦,炒菁的溫度要高,茶葉的香氣才會充分散發。



5、揉捻


揉捻是將茶葉放入揉捻機,加以壓揉的動作。團捻是用布巾包緊成圓團狀,以手工或揉捻壓揉。 殺菁或萎凋後製造步驟,各種茶是大同小異的。先是送入揉捻機,配合各種茶,把茶菁揉成各種形狀,例如龍井是劍片狀的,凍頂半球狀捲曲,鐵觀音球狀捲曲。


6、燥乾〈第一次乾燥〉


燥乾是經過多次揉捻和解塊,茶葉外形緊結水分消失,這時用高溫破壞殘留揉葉中的酵素,使其停止發酵,將茶葉品質固定在理想的程度,就是乾燥和焙火的過程。


7、烘焙


過去乾燥或焙火,都是用竹編焙籠,再用木炭火緩慢烘焙,現在除了高級烏龍茶外,都已改用大型乾燥機了。如果要茶味更為濃純,可以把精製茶再烘焙過。


8、粗乾第二次乾燥〉

經過多次揉捻團揉及熱力的烘焙後茶葉外形逐漸緊結,水份也慢慢消散,此時應立即進行乾燥,以高溫抑制茶葉中殘餘之酵素活性,使茶葉不再發酵,使品質固定在理想的狀態,同時, 利用乾燥來去除菁臭味、澀味以改善茶葉的香氣、滋味,使茶湯水色呈現清徹豔麗。經過乾燥後茶葉的含水量低於百分之五,同時體積重量都減少。〈通常甲種機械要烘3~4次〉。 完成這個階段後,其製品稱為「粗製茶」或「毛茶」俗稱 [ 生茶 ] 即台語發音的 [ 青茶 ] 。 








資料來源:http://outdoor.cyc.edu.tw/outdoor/meishan/a3.htm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05000010KK01644

報給你哉!茶葉可分為哪幾種呢

春茶(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採收) 

  茶樹在冬季呈現休眠狀態,生長速度緩慢,自春天起才開始萌發新芽,因春季的溫度適中,使春茶的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片質地柔軟,滋味清新,香氣濃烈。 

  ※春茶的茶乾條索緊結,香氣濃,芽葉與茶梗肥壯厚實,偶而會夾雜如綠豆般大小的幼果。 

夏茶(第一次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採收。第二次夏茶,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採收,俗稱六月白) 

  夏茶的生長季節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茶樹芽葉生長迅速,能溶解於茶湯中的溶出物質相對減少,使得香氣不如春茶濃烈,茶湯滋味不如春茶新鮮爽口,而且苦澀的成分增加,但其兒茶素與咖啡因含量較多。 

       ※夏茶的條索鬆散,茶葉輕飄蓬鬆,茶梗瘦長,芽尖常帶有絨毛,氣味略顯粗老。 

秋茶(九月上旬至十月中旬採收,俗稱白露筍) 

  秋茶的品質界於春茶與夏茶之間,茶樹經過春夏兩季的採收後,茶芽內所含成份相對降低,茶葉的香氣,滋味較為平和中庸。 

  ※茶條的大小不一,葉片輕薄瘦小,偶而夾雜些許茶花苞在條索中,香氣平淡。 

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採收) 

  冬茶與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兩季茶,春茶的茶味濃烈,冬茶則為清香。冬茶的水色與香味較春茶清淡,但香氣細膩苦澀感較低,是冬茶的一大優點。

        ※茶葉的外觀顏色為淡綠色,粗茶的雜質較多,整體顏色不均勻,茶葉的香氣偏淡香型,滋味雖不如春茶濃郁,卻較為柔順。





台灣茶葉種類豐富,綠茶、半發酵茶、紅茶都有生產。但其中仍以半發酵茶(烏龍茶)產量最多,佔台灣茶總產量九成以上。依茶品種類細分,台灣茶葉主要有以下種類:
條狀包種茶:即俗稱的包種茶,為半發酵茶。主要產地在台灣北部文山區,範圍包括北市木柵、南港、新北市汐止、新店、石碇、坪林。以坪林地區產量最多。
半球型包種:即俗稱的烏龍茶,為半發酵茶,佔台灣茶葉總產量七成。主要的產地在南投縣、台中市及嘉義縣。最有名的為凍頂烏龍茶。傳統以炭火焙火,通常為重焙或中焙火製法,近年來則流行輕焙或不焙的高山茶。較著名的半球型包種茶包括凍頂烏龍茶、高山茶冬片茶等。
東方美人茶:即俗稱的膨風茶,為半發酵茶。主要產地在新北市坪林石碇、新竹苗栗、南投台中等地。是發酵較重的半發酵茶。
台灣鐵觀音茶:屬半發酵茶。主要產地有台北市木柵區及新北市石門區。產量並不多。
綠茶:為不發酵茶。台灣綠茶主要產地為新北市三峽茶區。較著名的茶種類為台灣龍井茶台灣碧螺春茶,但產量並不多。 
紅茶:為全發酵茶。主要產地在南投縣、花蓮縣、新北市、嘉義縣。較著名的紅茶種類有蜜香紅茶日月潭紅茶。台灣紅茶產量較綠茶多,但遠低於半發酵茶。
台灣茶以半發酵茶為主,其中又以半球型包種茶(烏龍茶)佔總產量七成。因此,又有人將半球型包種茶細分為平地烏龍茶及高山烏龍茶。一般的區別是以海拔1000公尺為界,1000公尺以上為高山茶。高山茶的普遍特色為採輕發酵輕焙火,或是輕發酵不焙火。










資料來源: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221000010KK02127
                    https://www.sumusen.com.tw/article.php?id=70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各國飲茶習慣、文化大不同

全世界約有五十多個國家種茶,飲茶風氣遍及全球,茶可在一天任何時間飲用。品茶是一種生活享受,既能促進人體健康,又能陶冶人的德性情操。相傳早在四千年前,中國人就採摘野茶煎汁治病,後發現飲茶可增進人體健康,三國時名醫華佗在《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益意思」,認為茶可提升思維能力。葉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各國飲茶的習俗卻不盡相同,各有妙處。


日本: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綠茶為主的煎茶,還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與綠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麥的麥茶。


泰國人喝冰茶: 
泰國人飲茶的習慣很奇特,他們常常在一杯熱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塊,這樣茶很快就冰涼了。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用此茶使人倍感涼快、舒適。

埃及人喝甜茶: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時,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供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印度人喝奶茶:
印度人喝茶時要在茶葉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與眾不同。他們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盤子裡啜飲,可謂別具一格。

西藏游牧地區:喜歡喝磚茶。

英國人喝什錦茶:
英國人常在茶裡摻入橘子、玫瑰等佐料。據說這樣可減少容易傷胃的茶鹼,更能發揮保健作用。

俄羅斯人喝紅茶:
他們先在茶壺裡泡上濃濃的一壺紅茶,喝時倒少許在茶杯裡,然後沖上開水,隨自己的習慣調成濃淡不一的味道。

美洲人喝馬黛茶:
在南美洲許多國家,人們把茶葉和當地的馬黛樹葉混合在一起飲用。喝茶時,先把茶葉放入筒中,沖上開水,再用一根細長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裡吸吮。



非洲人喝薄荷茶:
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裡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有客來訪,主人連敬三杯,客人須將茶喝完才算禮貌。

美國人喝速溶茶
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裡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所以,美國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對茶葉只知其味,不知其物。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另外除了預裝茶外,美國很多餐廳也以茶作為主要飲料,而美國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中國茶)加上糖之習慣。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飲茶文化,以下是各國家飲茶文化介紹。


台灣茶文化:
台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便已有採野生山茶製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台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柯朝、林鳳池、張迺妙與張迺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闢園植茶、製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製茶史。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裡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得以傳承及發展,喝茶之道成為日本傳統中的重要禮儀。日本製茶方式來源於中國唐代,和現在中國的製茶方式不同,將採摘的茶葉蒸氣殺青,然後乾製碾碎,製成綠茶末抹茶飲用。由於茶末表面積大,具有較大的表面張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製時必須用竹子特製的茶帚攪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後用竹舀將茶液舀出飲用。由於泡製茶葉的手續比較複雜,逐漸演化出一整套儀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個流派。
朝鮮茶文化: 
除了中國以外,朝鮮的喝茶歷史最悠久,有自己的茶道傳統和飲茶用具。
西藏茶文化:
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後,加入食鹽及牛奶、羊奶或酥油,製成酥油茶;有些地區也放核桃碎。 奶茶可以幫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蒙古茶文化:
蒙古地區同西藏地區一樣,喜歡喝磚茶。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並進行攪拌,直至茶湯發亮,再加入食鹽及牛奶,製成奶茶。與英國式紅茶異曲同工。上桌時,要搭配奶皮、奶豆腐以及各種茶點。奶茶是寒冷的牧區保暖的重要手段,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回族蓋碗茶:
寧夏回族喜歡用傳統的蓋碗喝「蓋碗茶」,將茶和棗、冰糖以及寧夏特產枸杞一起沏泡。 蓋碗有三部分托盤,茶杯(無把),蓋子。
白族三道茶:
雲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頭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備)茶。
印度茶文化:
印度有一種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薑、胡椒和各種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這種茶已經由印度裔人傳入美國。
香港茶文化:
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期間,香港人將英國人的奶茶大為改良,以濾網沖泡出很濃的紅茶,再拌以淡奶,由於染了茶色後的濾網看似絲襪,因此被稱為絲襪奶茶。這類茶一般要混合多種茶葉泡製,這是因為餐廳難以倚賴一種茶葉,在短時間內沖出色、香、味俱備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還很愛直接把檸檬片放入茶中變成檸茶,這種製法與西方主流把檸檬汁混進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這些飲料一般在街頭巷尾的茶餐廳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飲料。
馬來西亞茶文化:
英國紅茶的另一旁支是馬來半島印度裔人的拉茶,當地的印度裔人把紅茶和奶混合後,不斷拋來拋去,就像拉出來一般,因此稱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馬來半島一種表演方式。
俄羅斯茶文化:
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從中國經過蒙古草原到俄羅斯,曾有一條「茶葉之路」。俄羅斯人發明了煮茶的「茶炊」,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製,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沖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即檸檬茶。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施。現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鏽鋼製造的。由於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計製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傢具。
英國茶文化:
英國人從1660年代開始進口茶葉。當時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愛好帶進英國宮廷。開始英國人從荷蘭進口茶葉,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首次直接從中國廈門進口茶葉運回倫敦。到1750年代,茶葉已經變成英國人的全民飲料。由於英國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而中國從英國進口貨物很少,兩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英國一方面從中國引進茶樹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種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種植罌粟,製造鴉片出口中國,最終引起鴉片戰爭。
英國和愛爾蘭文化:
「茶」不僅指這種飲料的名稱,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國以外稱為high tea,在英國則是指晚便餐),名稱來自使用的「高」腳桌。英國人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和格雷伯爵茶,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準部分。英國人喝茶,頗成癡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來,清晨6點,空著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規的,一天起碼4頓。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裡,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家庭飲用時,由於茶葉很碎,通常茶壺裡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沖下去,過濾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檸檬而喝。
美國茶文化:
可以說美國的獨立是由茶葉引起的。1773年,英國公布一項法令,規定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壟斷經營進口茶葉。波士頓從事走私茶葉的商人們於當年12月16日,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船上的茶葉傾倒在海水中,用來抗擊壟斷。這個事件引起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高壓制裁,最終導致美國獨立革命發生。
德國茶文化:
1657年茶葉出現在德國的藥店,但是除了東弗里西亞(今下薩克森)一帶地區之外,沒有贏得德國人太多的興趣。現在德國人也喜歡飲茶。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衝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後再將茶葉倒掉。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發覺其茶味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具特色的「沖茶」習慣。
土耳其茶文化:
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屬於紅茶的一種。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垮台之後,原來屬於土耳其的可以種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區脫離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進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東南岸地區可以種植茶樹,於是土耳其人逐漸開始喝本國出產的紅茶。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
阿根廷茶文化:
馬黛茶是一種常綠灌木葉子,生長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阿根廷溫潤潮濕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很適於這種樹木生長,加之當地人有愛喝這種茶的傳統,使之成為最大的馬黛茶生產國。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愛喝馬黛茶,馬黛茶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當地人傳統的喝茶方式很特別。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圍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馬黛茶葉的茶壺裡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傳著吸茶,邊吸邊聊。壺裡的水快吸乾的時候,再續上熱開水接著吸,一直吸到聚會散了為止。
非洲茶文化: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茅利塔尼亞等都喜歡綠茶,但飲用時總要在茶葉裡加入少量的紅糖或冰塊,有的則喜歡加入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為「薄荷茶」。這種茶清香甜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由於北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不許飲酒,卻可飲茶。因此,飲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來訪時,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看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視為失禮。

 資料來源:1.http://blog.sina.com.tw/teastation/article.php?entryid=590421
                   2.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0/n1195025.htm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超過三十種的茶葉渣用途,茶渣的用處

§很多人喜歡飲茶,泡完茶的茶葉你會怎樣處置?掉了它?太浪費了!因為殘茶葉原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用途。



避味去油,滋養植物
有時候,容器上會留下一些異味,如魚腥味、臭味等,用濕茶葉抹後沖水,就可以趕走異味。另外,用茶葉渣洗擦油膩的鍋、碗,木器、竹桌椅,可收光潔明亮效果。家中如有植物的話,把茶渣浸入水中數天後,再用來澆在植物的根部,便可促進植物生長。養蠶蟲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殘茶葉作食物,餵養剛出生的小蠶。

曬乾防潮 可作枕芯
泡過茶再曬乾,用途也一樣多。例如可鋪撒在潮濕地方,防潮之餘,氣味又清香,省錢又環保。放到廁所或溝渠裏薰燃,還有消除惡臭,驅除蚊蟲的功效。地毯上黏灰塵,總不能清潔乾淨?把乾茶葉撒在上面,再用掃把掃,茶葉便能帶走全部塵土。你還可選自己喜歡的乾茶葉,放入枕套裏當枕芯,感覺非常柔軟。



活用茶葉渣
*乾茶葉放冰箱 可吸冰箱臭味
*乾茶葉渣放進烤箱烘烤 可清除烤箱臭味
*粗紗布包茶葉渣:擦玻璃活
*茶葉渣積存曬乾 可做成茶葉枕
*使用過的茶包放冰箱 擠掉多於水分 放在眼睛上15分鐘 可舒緩眼部壓力
*濕茶包壓在出血齒齦上 可止血
*吃過大蒜後 嚼一小撮茶葉 去除臭味
*舒緩燙傷疼痛
*用微濕茶葉掃地 易除灰塵 還可除臭防蟲
*蠟染衣服 天然色澤
*茶渣加中藥 煮茶葉蛋
*茶渣切碎炒飯
*茶葉渣燉排骨湯 少油膩



1. 燃燒殘茶能除臭、驅蚊 
把殘茶葉曬乾後,放在盤子中燒,其煙不僅能除去廁所的臭味,亦可驅 除室內的蚊蟲。

2. 以茶葉渣清除烤箱臭味、焦垢 
家中的烤箱在烤完魚後,烤架上總會殘留魚腥味,揮之不去。此時平常 丟棄不用的茶葉渣就可以派上用場,將曬乾的茶葉渣放進烤箱內烘乾,茶的香味能清除討厭的臭味。利用受潮的綠茶或粗茶代替也行。

3. 用晾乾的茶葉渣作枕頭心,可清腦明目
收集品茶後的茶葉渣,將它積存起來,及時晾乾,積存多了以後裝到枕 套裡可作枕心。長年用茶葉枕頭睡覺,有清腦明目的效用。

4. 令眼睛鬆弛 
將泡茶後的茶包放進冰箱,空閒時取出來,擠掉多餘水分,放在疲勞的眼睛上十五分鐘左右,可令眼部神經放鬆,舒緩眼部壓力。

5. 止牙血 
拔牙後,用手指將清涼的濕茶包壓在出血的齒齦上,有助止血。

6. 寵物鎮靜劑 
當愛犬身上長出紅色濕疹,用放涼的濕茶包敷一下,可疏緩疼痛,但是仍要儘快請獸醫診治。

7. 茶葉能除蒜臭味 
大蒜雖然美味,但是吃過大蒜後的口氣,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如果在吃過大蒜後,嚼一小撮茶葉或喝一杯濃茶,口腔中的臭味就能除掉了。

8. 茶葉能治療燙傷 
茶葉能治療燙傷,方法是:取一匙茶葉,加少量的水以火煮成濃汁,然後將濃汁迅速冷卻,把燙傷部位浸泡在茶汁中。如果不便浸泡,就將茶葉敷在燙傷部位上,這樣做可以止痛,防止組織液滲出,對傷口結痂有促進作用。

9. 把泡過的茶葉撒在地上再掃地既不起土又乾淨 
掃地前如果把泡過的茶葉稍稍捏乾,撒在地面上再掃,就不會塵土飛揚,而且茶葉會把灰塵沾走,使地面格外乾淨。

茶葉渣的用途,茶渣的用處(十四個經典用處)
聽說在美國的烤肉店,有人用紅茶茶葉渣去清理油污,比化學的清潔劑好用。根據有關資料,茶葉渣的用途如下:
1.洗臉:一位老阿姨每天早上用喝剩的茶水洗臉,晚上再用來泡腳,她告訴記者,自己皮膚好、不起斑、晚上睡得也好,這都是這剩茶的功勞。茶中剩餘的營養物質如各種維生素、茶多酚對皮膚有保健作用,也有輔助消炎和解毒的作用,所以臉上因為上火起疹或皮膚瘙癢等狀況,用泡過一段時間的剩茶水洗洗,的確能夠光潔皮膚,避免斑痕和暗沉。

2.洗頭:用剩茶洗頭,還可以緩解頭皮濕氣瘙癢。

3.刷牙漱口:早晨,如果隔夜的茶味道沒有明顯的改變,用來刷牙和漱口是最好的用處,不但能預防口腔毛細血管出血,還能起到殺菌消炎作用,它對口腔所起到的保護作用,對口腔黏膜、牙齦和牙齒的清潔都有保護的作用。

4.緩解眼疲勞:眼睛因為久視疲勞,紅腫充血,也可以用茶水來洗洗。

5.茶渣的用處泡腳:過去的老人都知道用茶水來清洗小傷口,擦破皮、有了小的外傷,茶水能夠起到清潔消炎的作用。再加上茶水還有輔助殺菌的作用,可以去異味,保護毛細血管,對末梢神經有輔助的解攣作用,所以,用它泡腳助睡眠有一定的效果。把茶渣集中起來煮水泡腳,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使全身經絡更加通暢,而且還能防治凍瘡,冬天還有很好的暖足作用,對中老年人特別有效。

6.茶渣的用處做枕頭:將剩茶葉晾乾後,攢起來還能做個枕頭。茶葉枕不但可以淨化入睡後,人體呼吸吐納產生的不良氣味,以及空氣中的塵蟎,鬆軟的茶葉還可以吸納夜間的噪音。如果有的人可能嫌茶葉做的枕頭太軟太薄,不如做個薄的,放在大枕頭的上面枕著。茶葉枕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緩解神經緊張,幫助勞累一天的人放鬆入睡。天氣越來越熱,茶葉的祛濕功效,可以給潮熱的脖子去汗氣和潮粘的感覺,預防濕疹,最適合老人和小孩。需要注意的是茶葉枕要經常晾曬,讓它所吸納的潮氣散發出去。

7.茶葉渣的用途作花肥:沖泡過的茶葉仍有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等養分,堆掩在花圍或花盆裡,能幫助花草的發肓與繁殖。把茶渣倒在花盆裡,能保持土質的水分,與泥混合放入花盆內,又可作花卉的肥料。

8.清除異味:茶渣還可以去掉容器中的腥味和蒜味,擦洗有油膩的鍋碗,木,竹桌椅,可使之光潔,把殘茶曬乾,鋪撒在潮濕處,能夠去潮。

9.泡毛線:用溫茶渣水泡毛線及織品,能使其顏色新鮮如新,並且有淡淡的茶香味,曬乾後馬上可以製成毛巾或毛衣。

10.茶葉渣療傷:茶渣中的鞣質,有凝固蛋白質、殺菌、消炎等作用。將茶渣加適量水煮沸,外敷患處,對瘡癤紅腫有治療作用。在輕度燙傷時,將焙乾研細的茶渣,與適量菜油混和調成糊狀,塗擦患處,可起消炎、止痛的作用。

11.把殘茶葉曬乾後,放在盤子中燒,其煙不僅能除去廁所的臭味,亦可驅除室內的蚊蟲。

12.家中的烤箱在烤完魚後,烤架上總會殘留魚腥味,揮之不去。此時平常丟棄不用的茶葉渣就可以派上用場,將曬乾的茶葉渣放進烤箱內烘乾,茶的香味能清除討厭的臭味。利用受潮的綠茶或粗茶代替也行。

13.將茶葉放入煮飯、飯會更香,把乾淨的泡過的高山茶敷在眼皮上,可以明目、消除黑眼圈等等,還有茶葉渣也可以當盆栽的有機肥。

14.掃地前如果把泡過的茶葉稍稍捏乾,撒在地面上再掃,就不會塵土飛揚,而且茶葉會把灰塵沾走,使地面格外乾淨。
綜上所述,茶葉渣的用途,如做茶葉蛋,去污漬鏽斑,去餐具和衣物的邪味,清潔除塵等等。看來這茶渣還真是個寶,你下次一定不要把它倒掉喲。


隔夜茶的妙用
1. 油漆的門框,要用冷紅茶擦拭
油漆易受霜雨的侵襲而脫落,也就是說油漆忌水,尤其是肥皂水,想清洗油漆的門窗時,聰明的主婦們可以利用隔夜冷紅茶來試試。冷紅茶不僅可擦拭門窗框,還可用於擦玻璃,在舊報紙擦窗法之外,又多了一種方式可自由選取。

2. 植物滋養劑
讓植物茁壯生長的辦法之一,每週用微溫的淡茶澆上一次,輕鬆使盆景更鮮嫩、健康。

3. 擦亮漆器
利用隔夜的濃茶清洗黑色漆器,再用柔軟的布擦乾,即可顯現光澤。

4. 隔夜冷茶可止癢
炎熱的夏天,皮膚容易汗流夾背,因而引起頭部或身軀發癢,此時可以用茶葉煎水趁熱擦洗。其他如不明原因的癢,亦可善用隔夜冷茶敷,效果都不錯。

5. 用隔夜茶洗髮效果好
用隔夜茶洗頭髮能有奇效,可以解決頭皮發癢、頭皮屑過多以及頻頻掉髮等困擾。

6. 用殘茶水澆花好
殘茶中有植物生長時所需要的氮原子,用殘茶水澆花能增添養料,並能保持土質的水分。

7. 隔夜茶可治紅眼絲
如果眼睛常流淚或白眼球上布有紅絲,每天只要用隔夜茶洗幾次眼睛,幾天後就會見效,還妳一雙健康靈動的明目。

8. 濃茶水能收斂曬過的皮膚
被太陽曬過的皮膚會發紅發熱,可以用很濃的冷茶水揉擦皮膚,茶水中的鞣酸對皮膚有收斂作用,對安撫肌膚有很大助

資料來源:羊咩咩創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