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嶺之美wonderful

"Formosa!" 美麗之島。這僅僅36,000平方公里的小島,茶區遍佈丘陵至2千多公尺高海拔山區,氣候區間垂直分佈,微型氣候和富饒生態賦予茶樹最好的滋養,營造每一茶區特殊茶質氣韻,展演台灣茶豐美的樣貌。 台灣烏龍茶承襲武夷茶製法,加上台灣獨有之團揉製...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各國飲茶習慣、文化大不同

全世界約有五十多個國家種茶,飲茶風氣遍及全球,茶可在一天任何時間飲用。品茶是一種生活享受,既能促進人體健康,又能陶冶人的德性情操。相傳早在四千年前,中國人就採摘野茶煎汁治病,後發現飲茶可增進人體健康,三國時名醫華佗在《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益意思」,認為茶可提升思維能力。葉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各國飲茶的習俗卻不盡相同,各有妙處。


日本: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綠茶為主的煎茶,還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與綠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麥的麥茶。


泰國人喝冰茶: 
泰國人飲茶的習慣很奇特,他們常常在一杯熱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塊,這樣茶很快就冰涼了。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用此茶使人倍感涼快、舒適。

埃及人喝甜茶: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時,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供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印度人喝奶茶:
印度人喝茶時要在茶葉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與眾不同。他們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盤子裡啜飲,可謂別具一格。

西藏游牧地區:喜歡喝磚茶。

英國人喝什錦茶:
英國人常在茶裡摻入橘子、玫瑰等佐料。據說這樣可減少容易傷胃的茶鹼,更能發揮保健作用。

俄羅斯人喝紅茶:
他們先在茶壺裡泡上濃濃的一壺紅茶,喝時倒少許在茶杯裡,然後沖上開水,隨自己的習慣調成濃淡不一的味道。

美洲人喝馬黛茶:
在南美洲許多國家,人們把茶葉和當地的馬黛樹葉混合在一起飲用。喝茶時,先把茶葉放入筒中,沖上開水,再用一根細長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裡吸吮。



非洲人喝薄荷茶:
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裡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有客來訪,主人連敬三杯,客人須將茶喝完才算禮貌。

美國人喝速溶茶
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裡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所以,美國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對茶葉只知其味,不知其物。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另外除了預裝茶外,美國很多餐廳也以茶作為主要飲料,而美國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中國茶)加上糖之習慣。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飲茶文化,以下是各國家飲茶文化介紹。


台灣茶文化:
台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便已有採野生山茶製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台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柯朝、林鳳池、張迺妙與張迺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闢園植茶、製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製茶史。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裡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得以傳承及發展,喝茶之道成為日本傳統中的重要禮儀。日本製茶方式來源於中國唐代,和現在中國的製茶方式不同,將採摘的茶葉蒸氣殺青,然後乾製碾碎,製成綠茶末抹茶飲用。由於茶末表面積大,具有較大的表面張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製時必須用竹子特製的茶帚攪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後用竹舀將茶液舀出飲用。由於泡製茶葉的手續比較複雜,逐漸演化出一整套儀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個流派。
朝鮮茶文化: 
除了中國以外,朝鮮的喝茶歷史最悠久,有自己的茶道傳統和飲茶用具。
西藏茶文化:
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後,加入食鹽及牛奶、羊奶或酥油,製成酥油茶;有些地區也放核桃碎。 奶茶可以幫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蒙古茶文化:
蒙古地區同西藏地區一樣,喜歡喝磚茶。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並進行攪拌,直至茶湯發亮,再加入食鹽及牛奶,製成奶茶。與英國式紅茶異曲同工。上桌時,要搭配奶皮、奶豆腐以及各種茶點。奶茶是寒冷的牧區保暖的重要手段,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回族蓋碗茶:
寧夏回族喜歡用傳統的蓋碗喝「蓋碗茶」,將茶和棗、冰糖以及寧夏特產枸杞一起沏泡。 蓋碗有三部分托盤,茶杯(無把),蓋子。
白族三道茶:
雲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頭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備)茶。
印度茶文化:
印度有一種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薑、胡椒和各種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這種茶已經由印度裔人傳入美國。
香港茶文化:
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期間,香港人將英國人的奶茶大為改良,以濾網沖泡出很濃的紅茶,再拌以淡奶,由於染了茶色後的濾網看似絲襪,因此被稱為絲襪奶茶。這類茶一般要混合多種茶葉泡製,這是因為餐廳難以倚賴一種茶葉,在短時間內沖出色、香、味俱備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還很愛直接把檸檬片放入茶中變成檸茶,這種製法與西方主流把檸檬汁混進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這些飲料一般在街頭巷尾的茶餐廳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飲料。
馬來西亞茶文化:
英國紅茶的另一旁支是馬來半島印度裔人的拉茶,當地的印度裔人把紅茶和奶混合後,不斷拋來拋去,就像拉出來一般,因此稱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馬來半島一種表演方式。
俄羅斯茶文化:
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從中國經過蒙古草原到俄羅斯,曾有一條「茶葉之路」。俄羅斯人發明了煮茶的「茶炊」,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製,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沖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即檸檬茶。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施。現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鏽鋼製造的。由於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計製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傢具。
英國茶文化:
英國人從1660年代開始進口茶葉。當時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愛好帶進英國宮廷。開始英國人從荷蘭進口茶葉,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首次直接從中國廈門進口茶葉運回倫敦。到1750年代,茶葉已經變成英國人的全民飲料。由於英國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而中國從英國進口貨物很少,兩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英國一方面從中國引進茶樹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種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種植罌粟,製造鴉片出口中國,最終引起鴉片戰爭。
英國和愛爾蘭文化:
「茶」不僅指這種飲料的名稱,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國以外稱為high tea,在英國則是指晚便餐),名稱來自使用的「高」腳桌。英國人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和格雷伯爵茶,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準部分。英國人喝茶,頗成癡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來,清晨6點,空著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規的,一天起碼4頓。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裡,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家庭飲用時,由於茶葉很碎,通常茶壺裡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沖下去,過濾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檸檬而喝。
美國茶文化:
可以說美國的獨立是由茶葉引起的。1773年,英國公布一項法令,規定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壟斷經營進口茶葉。波士頓從事走私茶葉的商人們於當年12月16日,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船上的茶葉傾倒在海水中,用來抗擊壟斷。這個事件引起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高壓制裁,最終導致美國獨立革命發生。
德國茶文化:
1657年茶葉出現在德國的藥店,但是除了東弗里西亞(今下薩克森)一帶地區之外,沒有贏得德國人太多的興趣。現在德國人也喜歡飲茶。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衝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後再將茶葉倒掉。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發覺其茶味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具特色的「沖茶」習慣。
土耳其茶文化:
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屬於紅茶的一種。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垮台之後,原來屬於土耳其的可以種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區脫離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進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東南岸地區可以種植茶樹,於是土耳其人逐漸開始喝本國出產的紅茶。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
阿根廷茶文化:
馬黛茶是一種常綠灌木葉子,生長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阿根廷溫潤潮濕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很適於這種樹木生長,加之當地人有愛喝這種茶的傳統,使之成為最大的馬黛茶生產國。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愛喝馬黛茶,馬黛茶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當地人傳統的喝茶方式很特別。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圍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馬黛茶葉的茶壺裡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傳著吸茶,邊吸邊聊。壺裡的水快吸乾的時候,再續上熱開水接著吸,一直吸到聚會散了為止。
非洲茶文化: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茅利塔尼亞等都喜歡綠茶,但飲用時總要在茶葉裡加入少量的紅糖或冰塊,有的則喜歡加入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為「薄荷茶」。這種茶清香甜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由於北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不許飲酒,卻可飲茶。因此,飲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來訪時,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看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視為失禮。

 資料來源:1.http://blog.sina.com.tw/teastation/article.php?entryid=590421
                   2.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0/n1195025.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